小满正是农忙时
文/高令亚
小满,二十四节气之一。在小满到来时,麦穗正在灌浆,籽粒渐渐饱满,渴望雨水的丰盈。在农翁的眼里,风吹麦浪,麦香四溢,夏收在即,同时,育苗插秧,忙碌的稼事开始了。
小满是村民们忙碌的时节。我的家乡在江淮一带,人们以水稻和小麦为主食,而初夏时,小麦正稔熟,粒泛香,待收割,此时,也正是种植水稻的最佳时期。午季无闲田。为了农作物依时令生长,村民们与时间赛跑,抢收抢种,忙得不可开交。他们边割麦,边整田,边插秧。夏时的农作物,在阳光的照射下,一天一个样,所以,在这个季节,你几乎看不到闲人,田野里,到处是忙碌的身影,披星戴月,那是常有的事。懒汉此时是待不住的,会羞愧。
多年前,母亲她们种田,全靠一头牛和自己的羸弱体力,一辈子不知道流下了多少汗水和泪水,我们填饱肚子的每一粒粮食,都浸满了她们的艰辛。母亲是勤劳的典型。
初夏,阳光已热烈,在田里长时间劳作的人们,备受它的炙晒,汗流浃背,苦不堪言。割麦子,是辛苦的活儿。在烈烈阳光下,母亲她们挥舞锋利的镰刀,把成熟的麦子收割。站立的麦秆,像密不透风的墙,阻在人们面前,她们弓着脊背,快速的移动刀镰,顾不得炎热,趁好天气抢收小麦。在她们的手里,大片大片的麦子倒伏在田地里,一墒墒,一铺铺。割完了麦子,还要将麦把子拉到场地上碾压脱粒。抱麦把子,尖锐的麦芒会刺痛你的手臂和脸颊,触过的地方,红红的,痒痒的,就像被蚊子咬过,蜂子叮过,不好受。有时候还要注意匿藏在麦把子里的小蛇。
在路不好的地界,麦把子变成了麦担子,她们不能用平板车拉,就只好用肩挑,百十多斤的麦挑子,压得母亲她们步履艰难,左右晃荡,但还是咬着牙,一气担到场地上。到了场地,她们会将肩上的担子一撂,长舒一口气,静静喘气呼吸,放下担子的那一刻,她们是最松弛的,从身体到心里。那汗水,那涨红的脸,那粗气,就像电影蒙太奇在脑子里闪过。麦把子上了场地,还要摊开暴晒,碾压脱粒。
打场,收麦子不可省去的功夫。一头牛,一个石磙,母亲她们在烈日下,吆喝着牛儿拉着石磙子,在麦秸上转圆圈,一遍又一遍,机械又无聊,不过,此时是她们最幸福的时刻,小麦已收,新粮上市,就不用再为一日三餐发愁了。不当家不知柴米贵,巧妇难为无米之炊。脱粒后,还要起场,就是用铁叉叉走麦秸,将麦粒收拢在一起。木板锨、铁叉、扫帚、样板、刮样……大小农具,一应俱全,派上用场。
还要扬场,即扬麦子,将麦堆里的麦芒和灰土去掉。母亲要寻找有风的时候扬麦子,人要选定合适的位置。她挥舞着木板锨,铲麦粒,将麦粒抛向空中,一锨又一锨。麦粒落地,麦芒和灰土随风落在一边。扬麦子是过头力,力气活,母亲她们没有多少臂力,但也没有办法,一堆麦扬过后,她们是腰酸背痛,手臂发麻,灰头土脸。多年来,她们就是这样过来的。每每想起她们扬场时的背影,我的心情就不大好。母亲的身材并不高大,还患有肩周炎,没有坚忍,怎能完成这如许繁重的劳作。
小满了,家家在插秧。这时令,水最珍贵了,没有水,就无法插秧。她们收割完麦子,就要将麦地整出来。犁田耙地,本是男劳力的活儿,可这些活也落在了母亲的肩上。她开始不会,就流着泪跟别人学习。熟练了后,每年耕作任务繁重,那是多么辛苦的差事。她趁早晚天凉快些,扶着犁铧,将地翻过。所以,起早贪黑,披星戴月,那是常有的事。牛是庄稼人的命根子,犁田耙地全指望它。新翻的泥土,黑黝黝的,湿润又泛香。耙地。母亲站在木耙上,掌握好重心,让牛拉着铁齿在田里来来回回。弄不好,铁耙翻个身,锋利的铁齿就会伤了腿脚。耙地,也就是将土块变小变匀,不然,怎么插秧。
等水。秧苗离不开水,秧季时,塘坝里的水最吃香了。早一天插秧,就早一天生长。夏天的青苗会疯长。不信你瞧,刚插的秧苗,显得稀稀拉拉的,三五天后,田里就是绿茵一片。农忙,农村人真的很会忙,不几天的功夫,大片的麦子不见了,取而代之的是成片的秧田和绿苗。
等水栽秧,最急人了。秧苗在母田里快速生长,需要移栽到大田里。塘坝的水很有限,很快因为农田用水而底朝天。季节不等人,天不降雨时,人们就向水库求援。每年秧季时,水库的沟渠上人很多,不论白天黑夜,他们要“看水”,防止别人从中取便偷水。有水就有庄稼,有庄稼就有吃的,所以,为了生存,有人不顾脸面偷水,也是常有的事儿。每年放水时,人们会因为水而闹矛盾,这时节,村干部也难得清闲,要去处理这纠纷。
今年天气于农民不利。天旱无雨,而水库库存的水不多,这样,农用水就无法保证了,因为,还要确保饮用水。像我这儿的新集湖朗峰湖,已剩下半库水不到。
母亲她们在农村,种了几十年的土地,经历了农村大集体劳作时代和分开单干联产承包责任田时代。先前,生产工具落后,刀钗犁耙锹锄,牛耕手种,十分辛苦。一季麦子,一季稻子,庄稼人晒得黑黝黝的,他们会在忙季掉膘,一瘦就十多斤以上。种田甭想偷懒,一懒荒草就盛,到头来只收草不收庄稼了。夏天给庄稼除草,耗时耗力。秧田要薅,旱地要锄。夏天天热,虽去田里晚些,但还是顶着烈日干活,滋味特别不好受。在农村,我们都尝过这辛苦。
现在,做田要轻松了许多。半机械化的劳作,已经初步解放了生产力。不知何时,机械耕地取代了牛耕,省力快捷,一天下来,用耕田机犁十几亩地不成问题,不像过去,牛耕,一天至多二三亩,况且,牛要休息,恢复体力,不能连续耕地,人亦如此。
现在,收割麦子用收割机,收割机前跑,后面跟着人用袋子收麦子。只是栽秧还是人工为主。不过,小型插秧机已受到农户的青睐。庄稼人总是很辛苦的,他们种田要计算成本,尽量使用自己的体力。
现在已到了忙季,母亲已去世多年,再也不用为生计发愁,为雨水而忧。可我怎么可能忘记她在世时的辛劳和流进谷粒里的汗水呢!